近期,中东地区局势风云突变,美国与以色列同步出手,使得当地战火熊熊燃烧,局势愈发紧张,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担忧。美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发起代号为“沙漠铁锤”的大规模空袭,从空中和海上对也门发动军事行动,重点打击胡塞武装的雷达、防空系统、导弹设施和无人机系统;以色列则以“哈马斯拒绝美国提出的临时停火方案”为由,撕毁停火协议,对加沙地带北部、中部、南部等地展开猛烈空袭,还发动了地面攻势 。美以如此同步行动,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目的。
从美国方面来看,经济利益是重要因素。美国高度关注关税贸易问题,而红海航道是全球贸易的重要动脉,连接着亚洲、欧洲和非洲,每年有大量商船通过 。胡塞武装为支持巴勒斯坦,对红海军舰以及民用船只发起过上百次袭击,严重影响了红海航运安全 。美国发动对胡塞武装的打击,声称是为了“打通红海航道”“保卫美国航运资产并遏制恐怖威胁”,背后实则是维护其在全球贸易中的经济利益,确保美国及盟友的商船能够自由通行,保障能源和商品的运输顺畅,稳固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。
政治与地缘政治方面,美国意在维持其在中东的霸权地位 。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,通过军事行动展示其军事力量和干预能力,能巩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,向盟友彰显其“保护伞”作用,维持对该地区的掌控 。同时,打击胡塞武装也可视为对伊朗的“代理人战争” 。胡塞武装是伊朗在中东“抵抗之弧”的重要力量,美国打击胡塞武装,能削弱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,在伊核问题谈判中增加筹码,试图迫使伊朗按照美国的要求进行谈判,解除核力量和导弹能力 。此外,美国还想借此测试俄罗斯的态度,看其是否愿意在伊朗核问题上配合美国 。
以色列重燃战火也有着多重目的。军事上,虽然在之前冲突中遭受损失,短期内没有足够能力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,但通过空袭能在减少地面部队损失的同时,对哈马斯造成重大打击 。以色列试图借此向哈马斯传递明确信号:任何对以色列安全的威胁都将遭到严厉报复 。还可展示其军事技术的先进性,向国际社会展示空军力量和军事技术领先地位 。
从政治角度出发,以色列国内政治因素影响其行动决策 。一方面,大多数以色列人关心剩余人质的命运,以色列政府通过军事行动,试图向民众展示其解救人质的决心;另一方面,以色列国会若不能在3月底前通过2025年预算,将自动解散并提前大选 。极右翼势力对停火协议心怀不满,要求重返加沙战场,政府为迎合部分政治势力,选择重启军事行动 。
在战略层面,以色列试图通过军事行动,迫使哈马斯更快释放被扣押的以色列人 。这也是对国际反应的一次试探,评估国际社会对其行动的容忍度 。若哈马斯无法有效应对空袭,以色列可能会在未来采取更加激进的军事行动,进一步巩固其在巴以冲突中的优势地位 。此外,以色列还妄图彻底铲除伊朗支持的抵抗势力,达成其永世独霸侵占巴勒斯坦土地的事实 ,为自身在中东地区的扩张和安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。
美以同步重燃中东战火,各自怀着经济、政治、军事和战略等多方面的目的 。但他们的行动只会让中东地区陷入更深的动荡,给当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,也让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。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,推动各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,让中东地区早日恢复和平与安宁
